1、冬季晨练最好等太阳升起后、有明显暖意时,再外出晨练。
太阳出来后才是比较适宜的晨练时间,因为植物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附近,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秋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锻炼时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最好在早饭后9~10点钟再锻炼,因为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多晒太阳可促进钙质合成和吸收。
2、冬季晨练尽量不要选择纯棉衣服,应选透气性较好的服装材质。
运动时会流汗,纯棉质地的服装只能吸汗不能透气,这样会使吸收的汗水不能散发,从而造成湿透的衣服黏附在皮肤上,使得皮肤逐渐变冷,难以保温。
3、清晨锻炼前先喝150毫升左右白开水。
因为人经过一夜睡眠,已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机体相应缺水。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的血液流动缓慢,体内代谢物堆积。体育锻炼会使人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出汗。如果晨练前不先喝点水,会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但切记不要一次饮水过多,在晨练前1小时饮水300~500毫升,或在晨练前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
4、建议晨练前喝一杯牛奶、吃一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运动需要能量,早晨锻炼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体内积蓄的脂肪分解提供的。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提高,它的过量会成为损害心肌的“毒物”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
5、尽量不要在马路边晨练。
马路上车多,路边空气相对污染较重,不适合锻炼。其次,老人要注意远离噪声,最好不要在马路边晨练、下棋,尽量少进行噪声过大的文艺活动,如打鼓等。锻炼最好还是在公园、体育场等远离马路,清静又干净的地方。
6、锻炼需要持续性,不要戛然而止。
对于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而言,机体可以对某种锻炼方式或生活习惯产生适应,一旦间断,心肺功能、体力即随之下降。如果实在是无法坚持锻炼,也不妨利用间隙时间做做微运动。
7、雾霾天少出门,可在家锻炼或等雾气散去后外出晨练。
俗话说“秋冬毒雾杀人刀”,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8、晨练并非要出大汗
一般来讲,出汗多少与自然环境、气温环境、个人体质以及运动前的饮水量有关,因此,出汗多少并不是衡量运动量的主要因素。 不管出不出大汗,只要每周保证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身材更好,疾病也会绕道跑。
以上讲述的就是老人冬季晨练需要注意的事项,晨练虽好,但不注意细节,不仅不起作用还会损害健康。
上一篇:老年人便秘怎么调理?
下一篇:老人日常饮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