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以适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积极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早睡可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同时避免睡觉时受寒,添加被褥,适应节气的变化。
入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指的是人们此时开始进补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需要“贴秋膘”,贴秋膘更适合于虚证人群,对于一些营养过剩人群,则不适合进补,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


对绝大多数人群来说,秋季可以多吃一些能润燥养阴的食物,如蜂蜜、甘蔗、梨、百合、银耳等,常用药膳有百合银耳汤和雪梨汤。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等。
花菜又名花椰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它质地细嫩,味甘鲜美,易于消化吸收,适宜于中老年人、小孩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它具有解毒、清血管、润肺降燥、养肺补肝的功效,还能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
秋葵有“蔬菜之王”美称,脆嫩多汁,滑润不腻,香味独特。它含有果胶、多糖等营养物质,具有养胃补肝、减肥补钙的功效;还能降血糖、滋补肾脏,有效缓解秋乏,让你整天都活力满满。
出伏后的初秋时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此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晚上11点到凌晨两三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晚上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
出伏后,出现高温天气的次数依旧不少,身体水分大量蒸发,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每天的喝水量应不少于2000到2500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以上资讯由南阳养老院搜集,感谢您的观看。
以上资讯由南阳养老院搜集,感谢您的观看。
上一篇:什么样的老人适合住养老院
下一篇:老人饮食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