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沉迷”手机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为他们真正融入了世界上主导性的技术环境而由衷地感到高兴才对。他们从出生以后就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的每一次震荡,并在近年来剧烈 的经济转型中被边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互联网驱散了他们的落寞,让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虚拟社区,也让他们拥有了和更年轻、更主流的当代社会对话的资本和机会。
网络化生存不仅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也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由于接触互联网,如今的老年人有宽广和深邃的视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非明显落后于年轻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让老年人有了更乐观豁达的世界观。
老年人通过上网与远方的朋友、在异地工作的子女聊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消除了彼此之间的文化隔阂,使彼此之间更能够相互理解、原谅和宽容,世界仿佛变得更小了。有时,老年父母与子女之间尽管有着不同的观点,但至少他们在探讨同一个层面的问题时,出发点和设想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之间的分歧可能是经历的不同所造成的。老年人虽然习惯以居高临下的目光俯视着子女们,其实他们自己心中也明白子女们的未来远非可以预测和限量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谈到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定的交合最终“抹平”了世界的观点,在如今的中国已变成确凿无疑的事实:抹平的动作,从消除代际之间的认知差距开始。
当然,有些东西是无法被互联网彻底改变的,比如历史,以及人们在历史中形成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等。这是观点之争而非事实之争,这将成为主导不同代际在互联网环境中的矛盾与竞争关系的焦点。新时代的老年人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让世界为之倾听,互联网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因而众声喧哗的局面将不可避免。观点间的媾和与博弈既是互联网文化的常态,也是互联网生态相对于传统媒体生态独具魅力的特色,它确保了不同代际的人在拥有平等的“世界接近权”的同时,仍能保持历史赋予自己的独特性,因而理应受到保护和珍视。
老年人,阅历丰富,人生中的苦辣酸甜几乎尽尝,对世间种种事情往往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即便自己的判断与实际结果有偏差,也不至于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互联网的出现以及普及,彻底改变了众多老年人的思维定式,致使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彷徨、苦恼甚至恐惧。电脑、智能手机不会用,通过网络销售的产品与自己无缘等尴尬的局面,直接给老人的生活和外出旅游带来了诸多不便。好在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不被自己的年龄所局限,努力学习,与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步,体现出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手机、鼠标已不仅仅是年轻人的“掌中宝”,也成为老年人的新宠。
网络促使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深入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被视为社会财富的老年人理应参与到这样的变革中,这不仅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使自己与子女、朋友们的沟通变得更直接,大大减少了隔阂,何乐而不为呢?